昌乐县已建立以集中供暖为核心、清洁取暖为补充的供暖体系,覆盖城乡居民需求:
集中供暖
服务范围:覆盖城区及部分乡镇,供热企业通过换热站和管网向居民小区输送热能。
服务优化:推行“温暖管家”制度,为每个小区分配专属供暖管家,提供24小时服务;建立“供热处办微信群”,实现诉求5分钟内响应闭环管理。
改造升级:针对老旧小区供热设施老化问题,采取“一区一案”改造方案,2024年累计投资820余万元维修阀门、更换压力仪表、检修管网,解决供热质量不均问题。
清洁取暖
农村覆盖:截至2023年,完成2.1万余户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改造,其中“气代煤”占比超96%,通过天然气壁挂炉替代燃煤炉,减少煤炭依赖和环境污染。
政策支持:对改造用户给予设备补贴和运行优惠,降低群众经济负担;加强安全监管,全覆盖巡查燃气报警器、管线接头等关键环节,保障用气安全。
昌乐县地暖的普及与全球技术演进同步,经历三个阶段:
传统低温辐射阶段(古代-20世纪初)
历史溯源:受古罗马“火地热”和明朝末年北京故宫烟道供暖启发,昌乐县农村地区长期使用火炕、火墙等低温辐射取暖方式,通过燃烧柴草或煤炭加热地面,实现基础供暖。
现代地暖技术引入阶段(20世纪中叶-21世纪初)
技术突破:1907年英国巴克利教授申请地面辐射供暖专利后,地暖技术逐渐成熟。20世纪50年代,中国开始研究地面辐射供暖技术,并在人民大会堂等公共建筑中应用。
本地应用:昌乐县随全国技术推广进程,逐步在新建住宅中试点水暖地暖系统,通过埋设热水管道实现均匀供热。
智能化与多元化阶段(2010年至今)
材料升级:石墨烯电热膜地暖兴起,凭借高效节能(电热转换率超99%)、快速升温(5秒感温)、智能控制(手机APP远程调节)等优势,成为高端住宅和商业场所首选。
政策推动:2025年昌乐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应供尽供”原则,要求新建住宅配套地暖设施,老旧小区改造中优先采用地暖系统,推动普及率提升。
集中供暖中的地暖应用
新建住宅:2024年昌乐县新增供热入网面积76万平方米,其中新建商品房地暖配套率超80%,开发商通过预埋地暖管道提升楼盘竞争力。
老旧小区改造:在东方明珠、网通小区等遗留问题小区改造中,地暖因节省空间、供热均匀等优势,成为供暖设施升级的首选方案。
清洁取暖中的地暖探索
农村试点:在五图街道辛安庄村等清洁取暖改造示范村,部分农户尝试石墨烯电热膜地暖,结合“煤改电”政策补贴,运行成本较传统电暖气降低30%以上。
商业推广:盛港府地东区、恒信·阳光假日等商业项目采用地暖系统,吸引注重舒适度的购房者和租户。
市场数据支撑
供热面积:2025年昌乐县集中供热总面积达1503万平方米,占商品房总建筑面积的87.3%,其中地暖占比约40%(含水暖、电暖)。
用户反馈:调查显示,地暖用户满意度达92%,主要优势为“脚暖头凉”的舒适体验(68%)、空间利用率高(55%)、智能控制便捷(47%)。
技术升级:石墨烯地暖将向超薄、柔性方向发展,适配更多建筑场景;物联网技术实现地暖与智能家居系统联动,自动调节温度以节能。
政策强化:昌乐县计划将地暖普及率纳入“绿色建筑”评价指标,对采用地暖的新建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;扩大“煤改电”补贴范围,推动农村地暖市场增长。
市场拓展: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和供暖需求升级,地暖在昌乐县将从高端住宅向普通家庭、商业办公、公共建筑等领域全面渗透。